设为标签?方便下次阅读

首页> >

第1173章 不能用金钱来衡量 (7 / 9)_

        八十年代的时候,国内到处都是科技类的研发型公司。那个时候,国内一穷二白,民间的科技成果几乎为零,随便研发出点什么,都可以大赚一笔。

        那个时候,中关村有几百家做技术的公司。

        可那个时代太落后了,大部分人都不懂市场、不理解商业mba、不了解管理的价值,以为做科技研发就是找来一堆技术人才,然后在一起做项目就行了。

        八十年代时候还好,国外的高科技公司没进来,大家还能抢地盘赚大钱。等92年画了一个圈之后,时代就变了,国外的科技巨头都进来了,国内搞研发的企业就都死了。

        长城转型、浪潮转型、巨人转型、联想转型、方正转型、同方转型、……中兴都开始引进小灵通玩市场了。华为不转型,要不是有任老总的当机立断,差点也死了。

        周不器马上想到了什么,面色微变,“走华为模式?找ibm帮忙,打造管理系统?”

        这可要命啊!

        华为早期过得很滋润,小公司嘛,管理起来很简单。可到了90年代中期,企业有一定规模的时候就发现了科研路线在企业管理上的复杂性,这个问题不解决,就容易出事。然后,就开始向国外拜师。先是找德国,失败了,接下来就去美国找了ibm帮忙。

        那可是从里到外自掘坟墓似的改革。用任老总自己的话说,就是自己革自己的命。前后流失了3000多名员工,花了几十亿,才终于构建起了一套完整的以研发为根基的企业架构。

        这种改天换地般的变革,紫微星可玩不起。除了任老总,国内没人能玩。

        内容未完,下一页继续阅读

×

安卓APP测试上线!

一次下载,永不丢失